晉代的祖逖年輕時候就是個有大志向的人,他喜歡讀書,而且從書中學到了大量的知識。認識祖逖的人都說他有才華,今后肯定會大有作為。
祖逖和劉琨曾經一起做官,劉琨也是一個有志向的年輕人,他們的關系非常好,還經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。
有一天半夜,祖逖聽到了公雞的叫聲,他連忙叫醒劉琨,對他說:“我聽說半夜雞叫是很不吉利的,恐怕要發生戰爭了,我們不能再睡了。”于是祖逖取下雙劍,開始在院子里練劍。劉琨看見祖逖這樣,想了想說:“對,我們應該居安思危,要為以后做打算。”說完也去取了劍,和祖逖一起練劍。從此,每天半夜聽到雞叫,他們就起床練劍。兩人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,成為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,又能帶兵打仗的文武雙全的人。
不久之后,匈奴入侵中原,祖逖向晉王建議,希望晉王能夠親自領兵趕跑匈奴。但是晉王沒有打仗的想法,所以雖然任命了祖逖為將軍,但只給了他夠幾千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,沒有給他兵器,而且還讓祖逖自己招募士兵。
祖逖帶著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,而且還留下了誓言:“如果我不能取得勝利,就像這江水一樣不再回來。”
祖逖率領這些人駐扎下來,一邊鑄造兵器,一邊招募人馬,為了自己的理想繼續前進。
祖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,他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,報效國家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胸懷大志的人,只要勤奮,就一定有所成就。 |
相關文章推薦:
|
- 上一篇:退避三舍的哲理故事
- 下一篇:邯鄲學步的哲理故事,邯鄲學步的道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