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中國現代史,毛澤東的識才智慧和馭人之術可謂前無古人,恐怕還要后無來者,這么說并非對他老人家不敬。馭人術并非只是帝王之道,皇家專利,領袖也是需要的,這是一種超人的智慧和謀略,在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度,沒有這種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穩江山的。 從古到今,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、“皇帝輪流坐,明日到我家”是很多人的信條,特別是對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,如何駕馭實在是難倒了許多雄主。毛澤東無疑是深諳其道的偉大人物,最會平衡各種矛盾沖突和利益關系,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獨到(文革以后的事情不算,因為人到晚年肯定要糊涂,影響判斷能力)。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,點評一下毛澤東對幾位開國元帥的考語,便知所言不虛。 ![]()
對彭德懷——“誰敢橫刀立馬,惟我彭大將軍”。老彭性格剛烈、疾惡如仇,而且有些特立獨行,比較難駕馭,這從幾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歷程中就可看出,但打天下絕對需要這樣的勇夫和猛將,就象劉備少不了張飛、李世民必須依仗尉遲敬德一樣。 對林彪——“他一個娃娃懂什么?”這話是在林彪質疑紅軍四渡赤水的戰法、提出究竟是走弓背還是走弓弦更好時說的,與其說是長者對晚輩的訓斥,不如說是師長對后生的循循善誘。在長期的戰爭年代,林多次對毛發難,一句“紅旗到底能打多久”的議論引來了毛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的宏文,長征途中,林甚至建議由彭德懷出來接替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,受到毛的嚴厲斥責。 對劉伯承——“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,江水怎么會擋得住龍呢?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!”。在后有數十萬追兵,前有金沙江天險,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的情況下,毛澤東風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話。對劉伯承的才干不用多說。
對陳毅——“陳毅是個好同志”。文革中,一次紅衛兵批斗陳毅,陳先發制人,掏出紅寶書說,請翻到毛主席語錄第***頁,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陳毅是個好同志。臺下一片嘩然都在翻寶書但沒有找到,周總理做證說,確有此話。于是陳毅過關。陳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,特別是死后,毛親自參加追悼會,眾所周知毛極少參加黨內同志的追悼會,在其晚年更是絕無僅有。毛同陳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元帥中很好的,這有些奇怪,因為毛陳在戰爭時代共患難的時間并不長,瑞金一別,一個長征一個留下打游擊,抗日時一個在延安一個在華中游擊區,解放戰爭一個在冀中一個在華東,毛另眼看陳總,并非軍事才能(這點陳無法和林彭相比),也不會是后來二人經常詩詞唱和被毛引為知己?赡苁敲珜﹃愑幸环N歉疚心理,離開瑞金、開始長征時沒能帶走這位井崗山會師的老部下(當然這不是毛的原因),陳毅只能留在敵后率領一幫老弱病殘浴血奮戰,面對層層圍剿,出生入死,艱苦備嘗,而且當時陳遠離中央和老領導、老戰友,其孤獨寂寞,艱難困苦和對死亡的深刻體驗,絕不亞于爬雪山過草地,經過慘淡經營,江南根據地逐步發展,隊伍逐步壯大,成為日后推翻蔣家王朝的關鍵力量,從這個意義上看陳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在元帥中是數一數二的,而長期以來不少人忽視了這一點,但毛心中有數,雖然每逢大的戰役來臨之前就將陳調開,也正因為如此,后來任命陳為炙手可熱的大上海的黨政一把手,其實就是一種補償和平衡。和平年代毛對華中、華東游擊區和新四軍的干部是很關照的,多有重用。 |
相關文章推薦:
|
- 上一篇:毛澤東經典比喻15例
- 下一篇:毛澤東為何未參加周恩來追悼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