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——《論語 為政》
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論語 衛靈公》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學派始祖,被尊稱為“圣人”和“萬世師表”。
孔子自幼家境貧寒,3歲喪父,是母親顏氏將他撫養長大。后做小官,官職最高到主管魯國的司法,此后便周游列國,晚年回到魯國,進行講學授徒,整理典籍,他的言論被其弟子收集于《論語》中。
孔子的思想精華在于“仁政”和“德治”即“節用愛人”。在《論語?述而》中記載:“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”,集中體現了其廉政思想。
孔子在《論語?學而》中說:“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”,把“儉”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之一。“節用”,即不奢侈,是指生活上革奢務儉,經濟上節約財政開支,寬厚民力,使民以時,不掠奪農民,獎勵生產等。“節用”的經濟思想也是治國施政的根本基礎,因為為政奢侈,必導致傷財,傷財必害民,故愛民必先節用。節用之后,實施仁政才會有豐厚的經濟基礎。“節用”是薄斂的前提,孔子反對官府對民眾過多的壓榨,要求他們“惠民”、“斂以從薄”,這樣百姓才能“近者悅,遠者來”,國家也才能“足食、足民、民信之”。
孔子認為,“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大受也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”?鬃又赋,做官的人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。“愛人”二字是孔子以德治天下廉政思想的高度濃縮。“仁者愛人”、“為政以德”,直接把“仁”與“愛”結合,反映了孔子要求執政者從自身做起的思想,“政者正也,子帥不正,孰敢不正”?鬃舆具體指出了做官者應當具備的五種美德:一是施民以實惠而自己不貪求;二是使民勞作有度而不生怨言;三是行仁政;四是安泰自若而不傲慢;五是容貌威嚴但不讓人生畏。同時應該摒棄的四種惡政是:“虐、暴、賊、有習(小氣)”。www.puawebsites.com
孔子的“節用愛人”思想是我國古代廉政思想中的寶貴財富,我國歷代廉吏無不以此為其廉政的基本出發點,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廉政思想的內涵,如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”,曾激勵了許多從政者廉潔自勵,拒賄反貪,對后代臣民都產生了很大影響。 |
相關文章推薦:
|
- 上一篇:于謙廉政故事:“要留清白在人間”
- 下一篇:古文中有關廉政的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