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溯源】《晏子春秋內篇雜下》中記載,春秋時期,齊相晏嬰出使楚國,楚王設宴招待。正飲酒間,官吏押解一人經過酒席,問是何人,官吏答是個犯下偷盜罪的齊國人。楚王便頗有深意地問晏嬰:齊人善于偷盜嗎?晏嬰巧妙作答:我聽說桔生淮南是桔,移栽到淮北就變為枳。這兩...
【溯源】《詩召南》中寫道有女懷春,吉士誘之,這里的懷春指少女春心萌動,思慕愛情。 【釋義】亦指少女愛慕異性。...
【溯源】唐代詩人白居易被貶任九江司馬后,某個秋夜在船上為朋友餞行,偶聞有女彈奏琵琶,遂寫成一首《琵琶行》。文中有移船相近邀相見,添酒回燈重開宴。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句,意思是:我聽見琴聲就叫船兒移近,添酒點燈重新開宴,幾番呼喚才令她出面...
【溯源】《左傳僖公二十三年》中記載,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到了齊國,齊桓公為他取妻姜氏,賜馬八十匹。重耳覺得在齊國生活得很好不想走。隨從們認為這樣不行,就在桑樹下商量,準備離去,恰好被養蠶的侍女聽到,告訴了姜氏。姜氏對重耳說:你是男子漢大丈夫,有遠...
【溯源】舊時在簽署文書契據時,為避人冒簽往往用自定的草體字即花字簽名,所以叫花押。又因舊社會識字人少,花押作為一種認可文書內容的證據,不一定非要簽名,可用按手...
【溯源】《戰國策齊策二》中記載,齊國使者陳軫出使楚國,見到意欲伐齊的楚國大將昭陽時說到一個故事:幾人分酒,因酒不多遂提議各自在地上畫蛇,誰先畫好誰就喝整壺酒。有一人最先畫完,他端壺欲喝又自語道還能再添幾只腳,說罷再描畫起來。沒等他給蛇添完腳,另一人...
【溯源】《歷代名畫記》中記載,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,某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,很快,張僧繇繪出兩條栩栩如生的龍;实郯l現兩條龍都沒有眼睛,就問為什么,張僧繇回答說:畫上眼睛的話,它們就會飛走的;实鄄恍,張僧繇只好給其中一條龍點上了...
【溯源】畫虎不成反類狗本是民間俗語,反改狗為犬成為書面語言。東漢伏波將軍馬援聽說侄子馬嚴、馬敦行為不軌,便寫了封《誡兄子嚴敦書》。書中說道:龍伯高為人慎重厚道,不隨便議論是非,清正廉明極有威望,我很器重他,希望你們向他學習。杜季良為人豪爽俠義,樂人...
【溯源】秦漢時期,民間俗語有畫地為獄、刻木為吏,分別指畫成的牢獄、木制的獄吏。史學家司馬遷受刑出獄后,在《報任少卿書》中寫道:虎在深山,百獸都怕它,可一旦陷入欄圈不得不搖尾乞憐。在地上畫條線就能成牢獄,削根木頭就能當作獄吏,自己當前就處于這種境地,...
【溯源】《三國志魏志盧毓傳》中記載,三國時期,魏國人盧毓為官清正,敢于直言,且忠心耿耿,深得魏明帝的信任。當時朝中有諸葛誕、夏侯玄等不務實只空談之人,魏明帝對他們很不滿意,在選拔中書郎時,便向主管官員的盧毓提出:這次選拔,要由你來推薦。選拔的人不要...